闽侯乡音报_闽侯新闻网_http://www.mhxy.gov.cn
·加入收藏·设为首页·投稿信箱
今天是:
 新闻热线:0591-22077110 广告热线:0591-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廷坪发现明代木构方亭

内容更新时间: 2008/8/8 13:29:47  来源:闽侯乡音报 本页查看次数3354 次
溪岭亭。
 
金柱顶上的柱头科作法。
 
      本报讯 日前,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,县文物普查组与福州市考古队在廷坪发现一座明代木构方亭——溪岭亭。历经四五百年风雨侵袭,溪岭亭仍然屹立不倒。
       溪岭亭位于廷坪乡池坑村上湾与横洋自然村的交界路口,坐东朝西。面阔四柱三间,宽5.15米;进深六柱,长7.20米;采用穿斗与抬梁混构,歇山顶,高4.78米。在亭走廊三向的檐柱之间设有木长凳,亭下柱础均以不规则的块石垫铺,大小不一。亭后辟有阁楼式神龛,龛桌上摆着两个清代青石香炉,都刻有明确的纪年:“清光绪辛丑年”和“清同治十一年”,其中一个还阴刻着楷书“溪岭亭”。神龛中间祭祀道教的玄天上帝,亭内挂满了匾额和锦旗。
      据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,从亭的结构与斗拱作法推断,此应为明代建筑。建造此亭,主要是为过往行人提供避暑躲雨之场所。该亭历经四五百年风雨侵袭,仍然屹立不倒,来往行人直今仍习惯到此避暑躲雨。
      此次新发现的溪岭亭规模较大,古穆大气,十分难得的是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代建筑原貌。并且,普查小组专家还发现,溪岭亭内四根金柱柱顶,竟然是采用了大式木构建筑物中的柱头科作法。所谓柱头科作法,是指在金柱的柱头上采用斗拱组合的营造方法,用以承托亭内部梁架和屋檐上部重荷,这种做法一般常见于孔庙等建筑。这在福州地区还是首次发现。(记 者   曾致远)
 
 
 
 

  【网站编辑:李煜晗】

  • 大 家 旗 山
  • 一个老游击队员的峥嵘岁月
  • 柑桔承包户的坚强后盾
  • 闽江在闽侯
  • 西驿道上觅胜迹
  • 行摄天下 快意人生
  • 春晖就像一幅画
  • 无悔的青春——忆林坡烈士的革命事迹
  • 建南村的红色岁月
  • 五十年的美丽轮回
  • 八闽·八闽首邑
  • 感受高科技时代下的“昙石山文化”
  • 跨越两岸的彩虹
  • 端午划龙舟 女子也风流
  • 端午节习俗中的科学观
  •  
     


    关于我们 | 广告业务 | 服务条款 | 私隐政策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
    Copyright(c)2008-2021 http://www.mhxy.gov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版权所有:《闽侯乡音》社 保留全部权利
    地址: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滨江西大道55号科技中心2楼 邮政编码:350100
    新闻热线:0591-22987728 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    ICP备案:闽ICP备080050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