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侯乡音报_闽侯新闻网_http://www.mhxy.gov.cn
·加入收藏·设为首页·投稿信箱
今天是:
 新闻热线:0591-22077110 广告热线:0591-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吟诗作对乐无穷——访老游击队员余深厚

内容更新时间: 2008/8/8 13:29:17  来源:闽侯乡音报 本页查看次数2824 次
      
年逾古稀的余深厚仍坚持天天练字。
 
      “我们都是神枪手,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;我们都是飞行军,哪怕那山高水又深。在密密的树林里,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;在高高的山冈上,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……”每当唱起这首《游击队之歌》,现年已74岁高龄的余深厚老人,总不免心潮澎湃,仿佛又回到了6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8月5日,记者拜访了这位老人,听他讲述他人生的故事。
      抗日战争胜利后,闽浙赣省委先后派遣左丰美、高原(即康金树)、林克俊、林白和张元筹等人,到大湖发展并领导革命组织。到了1948年,大湖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伍遍地开花,先后成立了社坑、河洋、东乾、坂头、上保、江洋等30个党支部,并在上保成立一个党总支。参加地下党组织的人员达300多人。当年10月,时任小北岭地区工委书记的张元筹,以“救荒备耕”为名,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,受到地主的抵抗,于是率领游击队“截粮缴枪”,先后获枪130多支,粮食几百担。“小北工委”游击队发展到800人枪,威振福州北乡。
      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,得到大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,许多青年纷纷加入革命队伍,当时年仅16岁的余深厚就是其中一个。
      当年,余深厚还在私塾读书,其家道也算富裕。但游击队纪律严明、秋毫无犯、作战勇猛的优良作风,深深吸引了余深厚,促使他毅然加入游击队的儿童队。“平时,我们继续读书,也参加放哨,充当联络员。发现有国民党保安队来犯时,就立即通风报信,让游击队及时转移,减少损失。”余深厚告诉记者。余深厚的三叔余依开是个开明的地主,时任当地国民党保长,与游击队关系很好,余深厚就经常到他那里探听消息,了解国民党保安队的动向,并及时向游击队报告。
      历经60年,当年的许多战斗经历都已淡忘,但余深厚对霍口反围剿斗争却记忆犹新。
      1949年初,罗源霍口农民纷纷要求“破仓分粮”度荒。时任罗源工委书记的张元筹,认为“民心可用”,迅即率小北岭游击队,自为政委,赶到霍口消灭国民党护仓部队,破仓分粮。国民党十县剿共总指挥陈维钦恼羞成怒,调兵遣将到霍口围剿游击队。
      5月28日晨,小北游击大队和北茭游击队400人,在当地武工队、贫农团的配合下,攻占霍口区公所,俘获国民党副区长、民团团长、保长等,余敌逃到粮仓后山头碉堡内,与国民党军守仓的1个排合力,凭借碉堡负隅顽抗。游击队集中兵力进攻粮仓,以火力将碉堡严密封锁起来,各武工队和“畲家军”担任外围警戒,并阻击敌援兵,掩护群众破仓分粮。困守碉堡内的敌人见援兵被阻,粮仓已破,于中午放弃碉堡突围,突围时遭到游击队伏击,大部被歼。
  此次战斗,游击队仅以牺牲3人的代价,就取得歼敌1个排、分粮5000余担的胜利。粉碎了陈维钦的围剿。
      解放后,当时的游击队被解散,余深厚回乡参加生产。“当时很多回乡的游击队员都报名参军,可惜我因为体质原因,没被录用。”说到参军落选,余深厚至今仍感到遗憾。
      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,加入共产党,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。”余深厚说,回乡后,余深厚凭借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写得一手好字,积极投身到土改工作中去,负责土地的登记造册工作。随后,他又先后从事过粮食“产购销”数据统计、坂头乡会计、民办教师以及乡卫生院会计等工作,哪里有需要,他就到哪里工作。由于工作出色,余深厚于1970年,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。
       “文革”期间,“大湖公社”处于瘫痪状态,余深厚因有着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群众基础,被委任主持“大湖公社”日常工作,后参加“革委会”成立的筹备工作,并当选“革委会”行政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。
      1973年后,受当时派性斗争的牵连,余深厚先后两次受到审查,并进了“学习班”,遭遇不公正的待遇,审查期长达两年之久。尽管如此,余深厚仍然对未来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憧憬和期待。在“学习班”期间,写下了“……本为自由嬉戏舞,哪堪囹圄受摧残。待时冲破牢笼出,展翅翱翔天地间”的诗句,表达了为新中国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信心和决心。
      如今,年逾古稀的余深厚,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人民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的提高感到由衷的欣慰。
      晚年的余深厚与子女共同生活,仍保持着乐观、开朗的心态。他少年时练就的一手好字,此时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。“现在,年纪大了,只有写写字,侍弄一些花草,用以打发时光。”余深厚告诉记者,他至今仍坚持练字、写诗、作对,并参加瀛洲诗社的诗歌创作,有时也应邀为人义务写对联。丰富的人生阅历,留下了许多感时抒怀、吟咏山水的诗句,余对这些旧作视作珍宝,时常翻阅、抄写,从中得到无尽的乐趣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正将旧作归类整理并装订成册。“整理这些文字,也好做个纪念,时常读一读,更觉今天生活的美好。”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的公路,余深厚满含深情地说。(记者 张存金)
 
 
 
 
 
 

  【网站编辑:李煜晗】

  • 廷坪发现明代木构方亭
  • 大 家 旗 山
  • 一个老游击队员的峥嵘岁月
  • 柑桔承包户的坚强后盾
  • 闽江在闽侯
  • 西驿道上觅胜迹
  • 行摄天下 快意人生
  • 春晖就像一幅画
  • 无悔的青春——忆林坡烈士的革命事迹
  • 建南村的红色岁月
  • 五十年的美丽轮回
  • 八闽·八闽首邑
  • 感受高科技时代下的“昙石山文化”
  • 跨越两岸的彩虹
  • 端午划龙舟 女子也风流
  •  
     


    关于我们 | 广告业务 | 服务条款 | 私隐政策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
    Copyright(c)2008-2021 http://www.mhxy.gov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版权所有:《闽侯乡音》社 保留全部权利
    地址: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滨江西大道55号科技中心2楼 邮政编码:350100
    新闻热线:0591-22987728 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    ICP备案:闽ICP备080050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