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侯乡音报_闽侯新闻网_http://www.mhxy.gov.cn
·加入收藏·设为首页·投稿信箱
今天是:
 新闻热线:0591-22077110 广告热线:0591-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“缶” 到底是什么东西

内容更新时间: 2008/8/22 21:51:03  来源:闽侯乡音报 本页查看次数3821 次
     
奥运开幕式上《击缶而歌》。
 
      “缶”,这个字恐怕很多人看着眼生。这次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,这个古老的家伙大放异彩,着实把老外震慑了一把。也难怪,缶这种东西作为实用乐器已经失传很久了,不过它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。
  缸、罐、缽、罂,这几个字大家看着熟悉吧?这都是古代的容器,其中缸、罐现在仍然都在用。这几个字的偏旁,都是“缶”,根据汉字的特点,大家应该明白,缶就是过去陶制的器皿,以此演化出来的陶制器物,大多有个“缶”边。
    缶是怎么成为乐器的呢?其实这也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。几千年前人类生产力低下,技术水平落后,等到吃饱喝足后,大概也喜欢吼两嗓子开开心。这时,用来盛东西的坛坛罐罐就可以做卡拉OK伴唱机使用,顺手得很,拿小棍子一敲就有声,打个拍子找个节奏绰绰有余。曾经有首歌的歌词就是:“手拿碟儿敲起来,小曲儿好唱口难开”。这都是20世纪的歌曲了,可见唱歌时随手拿个什么东西打打拍子也是很常见的。于是,缶在作为容器之外,也就慢慢有了乐器的功能。顺便说一句,其实不少乐器的起源都是原来的生活生产用具。比如鼓,其起源就与原始人鞣制皮革有关——制皮时会把皮子绷在一个框子上,这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原始的鼓。笛、箫等吹奏乐器,与原始人打猎时使用的哨子也有关系。
   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,读过三字经的应该都知道“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竹、匏、木”合称八音。没错,古人就是以乐器主要发声部分的制作材料来给乐器分类。缶,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,也就是土类乐器。很显然,这种分类方法是很原始的,放在现在已经非常不适用了。比如钢琴应该算是哪类?但在当时,这种分类方法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。
  历史上关于缶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,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记载的。秦赵两王在渑池相会,秦王仗着实力强,又借着点酒劲,开始欺负赵王,让赵王给弹段曲子听,并且让史官记录下来:秦王想要娱乐娱乐,命令赵王鼓瑟。蔺相如为了国家尊严,毫不让步,拿了个缶就跑上来,让秦王击缶。秦王自重身份不肯击缶,于是蔺相如就吓唬秦王:小子,今天这个瓦盆你敲也得敲,不敲也得敲。秦王的卫士想动手把蔺相如拿下,但都被蔺相如一瞪眼吓退了。秦王没办法,只好忍受着巨大的侮辱,敲了一下缶。于是蔺相如也命令史官记下:赵王想要娱乐娱乐,命令秦王击缶。
 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,其实缶并不是很高雅的乐器,恰恰相反,它是比较上不得台面的东西。李斯在《谏逐客书》中就提到:“夫击瓮叩缶、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,真秦之声也。郑、卫、桑间,韶虞、武象者,异国之乐也。今弃击瓮而就郑卫,退弹筝而取韶虞,若是者何也?快意当前,适观而已矣。”可见,在秦始皇那个年代,秦国风俗上已经认为击瓮叩缶俗气了些,上不得台面。
   这次开幕式上,张艺谋肯定不能拿出2008个瓦罐敲一番。老张看来有些智囊,他用的还是缶,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瓦缶,而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,重新设计了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“高科技缶”,打起来也是鼓声阵阵,而不是瓦罐应该有的叮里当啷。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,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,效果是很出彩的。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,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。
      在今天在这么一个场合,这种古老的乐器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和魅力,用它那相对陌生的乐感传达着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”的经典主张,告诉今人生命就当快乐如歌。
      只是今人过多地被物欲浸染,楼市、车市、股市、油市……对古人来说,缶不就是一种类似碗的普通器皿吗,敲击它就有音乐,有音乐就有歌声,有歌声就有快乐。当垆沽酒,击缶而歌,快乐就是这么简单。   
      作者简介:李实刚,笔名“犁石刚”,现供职于江苏电视台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江苏省作协会员。
     目前作者正在北京参加江苏电视台特派北京的奥运报道组,采访过北京的奥运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和相关策划以及演职人员。(■犁石刚)
 
 
 
 
 

  【网站编辑:李煜晗】

  • 雪峰寺和尚做了皇帝
  • “解放福州那天,我给解放军带路”
  • 溪 源 寨 土 楼
  • 吟诗作对乐无穷——访老游击队员余深厚
  • 廷坪发现明代木构方亭
  • 大 家 旗 山
  • 一个老游击队员的峥嵘岁月
  • 柑桔承包户的坚强后盾
  • 闽江在闽侯
  • 西驿道上觅胜迹
  • 行摄天下 快意人生
  • 春晖就像一幅画
  • 无悔的青春——忆林坡烈士的革命事迹
  • 建南村的红色岁月
  • 五十年的美丽轮回
  •  
     


    关于我们 | 广告业务 | 服务条款 | 私隐政策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
    Copyright(c)2008-2021 http://www.mhxy.gov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版权所有:《闽侯乡音》社 保留全部权利
    地址: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滨江西大道55号科技中心2楼 邮政编码:350100
    新闻热线:0591-22987728 22077558 投稿信箱:mhxys110@126.com
    ICP备案:闽ICP备08005091号